2022-02-14
竞赛向美 以美润心——第十七届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见闻 全球要闻
本报记者 李兴发 栾雨嘉
董志勇 何娴珺
【资料图】
6月21日,参加第十七届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的选手结束贵德站的比赛后,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休整。期间,赛段秀美的自然风光最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21日上午,赛事组委会组织选手游览有黄河“龙头”电站之称、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龙羊峡水电站。“这几天不是分析技战术就是在比赛,心情一直处紧张状态中,心情放松下来更能感受到青海山水的壮美,真是不虚此行啊!”在全国公开水域游泳界小有名气的网红刘思月,直播的镜头从长江到黄河、从鄱阳湖到洞庭湖,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的公开水域游泳赛事,画风从赛事变为了风光,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直播间一万多粉丝不仅直观地看到了抢渡黄河的竞技魅力,更感受到了全国惟一的撒拉族自治县的民族风情,领略了丹霞地貌旁清清黄河的美。
“在哪报名?明年我也来!”
“国庆长假就来青海玩几天,你给推荐几个景点!”
……
一条条留言刷满了直播间。
跑遍中国大江南北的刘思月对青海和此次赛事的评价是:“挑战难度从低到高设置很科学,而且很吸引挑战者。每个赛段都有不同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比赛之余带给选手们不少的精神食粮,没有比赛的单一和枯燥感。赛事筹办确实很巧妙很用心,我为此点‘赞’。”
与刘思月不同,本届赛事副裁判长雷波见证了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从无到有,再到今天发展成为全世界公开水域游泳爱好者心目中殿堂般的存在。“现在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是国际上公开水域比赛中唯一一个海拔超过三千米的比赛。”雷波自豪地说,就凭这一点赛事在世界公开水域游泳中影响力就很大。他发现近几届比赛中,国外以老带新组团参赛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国内年轻和专业选手参赛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程度正在逐年增加。
“看着赛事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响,就像看着自己孩子长大成人一样开心。”原国家体育总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金志给记者讲述了他经历的变化:“第一次参加是在循化,当时黄河两岸都是土坝,现在的比赛点四周都是绿油油一片,可以说我亲眼见证了循化黄河边堤坝景观带建设过程,看着树苗长成了现在碗口一样粗。”带给金志最大的感受是生态环境在不断优化,不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垃圾都自觉地随手带着,可见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另外,当地群众和经营户们总结往届比赛带来的消费情况,提前准备和调整消费产品和经营方式,赛事无疑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以赛事为媒,宣传青海的生态美,以及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结合乡村振兴带动黄河两岸经济发展,也是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除了比赛外,另一个重要意义所在。”青海省体育总会秘书长王伟章告诉记者,从2005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始,青海通过自主创新,利用黄河品牌,成功地打造了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中国·青海国际(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的“一河两赛”国际性品牌赛事。通过赛事把青海的发展成就、黄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展现出去,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游客,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体育事业,同时也能号召所有人关注黄河、关注三江源,共同扛起生态保护的责任,通过“体育+”来推动黄河两岸的高质量发展。
《青海日报》(2023年06月22日 第4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标签:
-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